靈魂之河(River of Souls)終於骨園(Boneyard),一座高不可攀、與日俱積、刺破星界(Astral Plane)的精粹(quintessence)尖塔。 所有的靈魂都將從此地經過,於此地受審——由法拉茲瑪(Pharasma)和她的招魂者(psychopomp)侍從根據他們生前的所作所為宣判,分配到各個外層位面(Outer Plane)。 骨園是個墓園與碑碣林立的淒清位面,總共分為八個判庭,一一對應外環宇宙(Outer Sphere)的八大位面。
但是靈魂的一生並不總是那麼容易評斷,一些靈魂的命運在法拉茲瑪的判庭中爭辯不休,爭論者有時是靈魂本身,有時是其他位面的侍從,有時則是招魂者和招魂者引座人——他們雖然都身處浩大的死亡官僚機構中為法拉茲瑪服務,但對靈魂的複雜性和錯綜複雜的審判各有不同的見解。 此處,便是那拉卡斯和他的追隨者們介入之處。
雖然改變和轉變可能是突然並全方面的——例如從生到死的轉變——其他變化所需的時間並非片刻,而是數年、數十年、甚至幾世代。 當一個靈魂正在經歷真正的、個人的改變,卻在轉變完成之前死去時,他們就落屬於那拉卡斯的管轄。 那拉卡斯為這類靈魂提供了一個選擇:是完成他們的蛻變,不論好壞,並在這些努力的基礎上接受審判,還是維持自己的現狀,基於生前的事蹟,立刻接受審判。 許多靈魂選擇了簡單的道路,因為改變和轉變一向難如登天,而對於凡人來說,真正的改變幾乎總伴隨著痛苦。 因此,靈魂一旦選擇蛻變,就選擇了在那拉卡斯領域的安全區域中面對艱巨的挑戰、棘手的選擇和磨難——不論是情感上、肉體上還是心理上——以證明他們的奉獻並增進自我改變。 在轉變完成,他們的靈魂與真正的內心相吻合后,這些靈魂會被釋放去面見法萊斯瑪,接受審判,評判的標準不再只是他們生前的行徑,還有他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 那拉卡斯不會評估這些轉變,而是充當促進者的角色,為靈魂提供機會,讓他們完成自己的神化(apotheosis),按照自己的意願結束生命之旅。
那拉卡斯還被要求審判那些遊走在善良與邪惡、守序與混亂間,但卻無法在它們之間尋得中立之地的靈魂。 這些靈魂信奉某物,但卻由於極端外部環境或是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被迫採取與信仰背道而馳的過激舉動——為了保衛鄰里而被迫實施暴行的衛士、為了大義而甘願犧牲的聖武士、純粹出於一己之私而做出英雄之舉的惡棍、以及將罪行掩蓋於善心善舉的面紗下的殺人犯——凡此種種,皆由那拉卡斯審判。
但,對於那些來到骨園時就不完整的靈魂呢? 那些因時間而衰退、被掠食者損傷、或因所經受的考驗而幾乎毀滅的靈魂呢? 對這樣的靈魂進行審判公平嗎? 如果缺失的部分會告訴我們一個不同的故事呢?
在那拉卡斯看來,那些受損或破碎的東西——尤其是修補過的——絕不比完美無缺的廉價。 有時,這些殘破的還會因為它所體現的歷史而更加珍貴。 受損的靈魂當與完好的別無二致。 因此,每當一個殘缺或受損的靈魂抵達骨園,它並不會立刻受審,而是前往一個由那拉卡斯的信徒們運作的靈魂存放處(soul repository)。 在這些設施中,受損的靈魂得以修復並療癒,在它們完整到足以公正審判后再被放出。 有時,這一過程會花上數千年,因為被其他生物吞噬或是在靈魂之河遺失的靈魂碎片會極其緩慢地流回骨園。
撇開祂神聖且嚴肅的職責,那拉卡斯是一位相信救贖之力的樂觀主義者。
那拉卡斯是一個複合實體,誕生自凡人們成長中拋棄的無數靈魂碎片。 這些靈魂碎片反映了個人的選擇、自我的犧牲,以及靈魂來到骨園之前經歷的無數次微小的死亡。 雖然那拉卡斯可以化作任何外貌,但祂首選的還是一個長著四條雄鹿腿和典雅的骨質鹿角的無性類人身軀。 不論外貌如何,那拉卡斯的身軀都是由無數的靈魂碎片在柔和的金光下組裝而成的,祂的臉永無表情,只有兩顆永遠為組成祂的靈魂所受命運而哭泣不止的黑色眼眸。
那拉卡斯的國度名叫梅南格勞(Menangerel),一片由骨園內無數痛苦的家庭回憶拼湊而成的區域。 梅南格勞會根據過路者的記憶自我調整,反映出他們的痛苦與生活。 穿越梅南格勞是個悲戚的經歷,雖然常常令人痛不欲生,但總會帶來啟迪,訪問者們都會不可避免地被這趟旅程改變。 在那拉卡斯的國度里,靈魂將會經受考驗,最終脫胎換骨。 那拉卡斯居於稀簡(Scantling)內,一座由簡易的粘土殘片建成的田產,在目睹者眼中形似一件陋室,其縫隙中滲出令人心曠神怡的金光。 除了那拉卡斯,沒多少生物會時常光顧稀簡——哪怕是招魂者(psychopomp)也不例外——但那些少數拜訪過的幸運兒都聲稱那地方美的超乎想像,他們光是回憶回想稀簡那無法言語但又難以忘懷的景色和身處其中喚起的感受,就會淚流滿面。 那些親歷者通常會把稀簡比作一種洶湧而至的被接納、被認可和被愛感,而非一個地點或一座宮殿。
由於梅南格勞變幻莫測的特性,此地幾乎沒有永久建築或穩定區域。 虛幻謊言之堂(The Fane of Phantom Lies),一座迷宮般的鏡子神廟,是少數於此長存的建築之一。 在神堂中,正經歷蛻變的靈魂會與鏡中映出的生前認識之人的剪影互動,演繹從未曾發生的情景和未來,從而類比情感聯繫和試煉、解決創傷、宣洩情緒,進而助力靈魂成長。 與此相似,幽魂穹頂(Specter Dome),一座讓靈魂們於此接受危險且暴力試煉的圓形競技場,已經運作了萬世之久。 唯有梅南格勞的邊界,與法萊斯瑪號令的判庭接壤之處,才一直保持著穩定。 在此地,除開漫無止境的巨大墳場和亡者的紀念碑外,便是靈魂存放處,受損的靈魂在這裡受到照料和療癒。 這片名為邊沿區(Verge)的邊境地區,其穩定大大緩解了這些設施中照料的靈魂們的壓力。
那拉卡斯教導人們,不論是身體、心靈、還是情緒上的痛苦都該被接受,並尊重他們帶來的成長。 這種接受並非慶賀或敬重; 那拉卡斯並不會陶醉於痛苦,祂亦不願任何人承受痛苦。 相反,納拉卡教導人們痛苦不可避免,但轉變是美好的,沒有靈魂(因此變得)破損——他們只是永遠改變了。 納拉卡斯尊重的不是痛苦,而是凡人克服痛苦、從磨難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就像蛇蛻皮或不死鳥自灰燼中重生一般褪去舊我。 在那拉卡斯看來,這種內在的力量和鬥勝艱苦的過程是個歎為觀止的美麗奇跡。
那拉卡斯的信徒並不樂意體驗痛苦與厄難,也不會感激那些傷害他們或撒播苦難之人。 相反,他們接受痛苦,將其視作存在的一道面相並努力從中學習。 他們增進自己的內在毅力,,支持身邊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面對的挑戰,並通過這經歷來變得更加優秀。
那拉卡斯信徒們認為破碎的東西並非一文不值,反而因為它的經歷和歷史變得更加珍貴,尤其是在修復之後。 對於破碎的物件,他們會加以修繕而非丟出家門。 這種態度既適用於財務,也適用於人,因為那拉卡斯信徒認為,悲痛和傷疤算不上什麼羞恥的印記,它們應該被視作更大整體的一部分,得以接受、審視並珍視。 出於這些原因,那拉卡斯信徒們更重視領導者和教士們的經驗而非口才。 那些已經克服萬難,變得更好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領袖,年長者也是如此,他們的每一道皺紋和疤痕不僅標誌著時間的流逝,也標誌著歷練所帶來的變化。 許多那拉卡斯的信徒都成為了手工藝者,享受自己親手勞作,並在創造過程中發現與自身經歷相似的轉變。 在那拉卡斯信徒中,陶工尤其常見,因為他們與那拉卡斯及其領域有著深厚的聯繫。 醫生和治療師也很常見,尤其在那拉卡斯的神職人員中。 這種訓練使那拉卡斯信徒得以治癒創口、培育並撫慰靈魂,引導教友度過人生考驗,以積極的方式促進包容和改變。